2012年9月17日

文學與生活


淮南子·本經》中記載:「昔者倉頡作書,而天雨粟,鬼夜哭。」,當然文字的出現具歷史上的記載,自3600多年前商朝甲骨文、約4000年前至7000年前的陶文、約7000年前至10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質的龜骨契刻符號,倉頡只是一個代表性的人物,但不可不謂文字對人類的影響。

        因為文字的發明,使的人類生活中的事物,開始有了紀錄,可以透過文字有了傳承,記錄了人類的思想、語言、文化等等,進而產生了文學。甚麼是文學,個人以為文學是人類生活的一種現象,這個現象可能是對生活的紀錄、對生活的讚美、對生活的無言、甚至對生活的失望;也許是人類對生活的一種幢璟、對生活的一種抒發等等,總之文學是生活的集合,生活是文學的養分,可以說沒有生活就沒有文學,沒有文學就沒有人,只有動物。

        一部好的文學,可以流傳後世恆久,可以使人對他津津樂道,回味再三。有的文學,就算現在沒人記得,但卻無法否認他沒有存在過,畢竟只是還沒被發現到。文學對生活的影響在早期農業社會是很大的,雖然當時的人們礙於階級制度或是並沒有多餘的能力讀書,畢竟肚子的溫飽是首要之道,但透過戲劇的方式,將所謂的道德禮教的觀念傳布於當時的人們,而戲劇的劇本是從各朝代的軼事、歷史、稗官野史中流傳而集結的話本、章回小說而來,最耳熟人詳的,例如:三國演義、水滸傳、西遊記、金瓶梅,整個中華文化地區,至今已流傳幾百年之久,甚至整個東北亞、東南亞;雖然三國演義並非正史的紀錄,水滸傳有歌頌盜匪之感、西遊記宗教意味濃厚、金瓶梅露骨的男女之事,這些書籍以現代的眼光看來,網路上的小說,似乎更值得閱讀的價值,但倘若對當時的時空背景來看,也因為這些章回小說,使得當時的人,尤其是市井小民,也許它們沒讀書、或沒機會讀書,但透過這些文學的散布學會了道德、學會了忠孝、學會了辯忠奸、學會了是非善惡,維繫了中華的文化,傳承了文化。

        不論古典、現在,文學將當時所寫下的當下,完完本本的封印在封面和封底之間,透過逐字逐頁的閱讀,展開在你我的腦海中,讓我們可以去感受出師未捷身先死的遺憾,感受逼上梁山的無奈、感受取經之路的驚奇、感受情與慾的人性。透過文學,當下閱讀的人們,可以在文字中試著去體會其意境,並將這個意境再透過自己的方式傳承下去,也許這個傳承就是一個新的文學並影響了一個生活!

沒有留言: